防欺凌要补上“自我防护”这一课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2-12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童年时的我,个头小、身体瘦,被大家当成“小不点”,经常被班里的“大块头”捉弄,直到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地奋起反抗,才把自己从校园欺凌的痛苦中解脱出来。

    当时我既不敢告诉老师(如果他们被老师粗暴地收拾一顿,就会更加变本加厉地欺负我),也不敢告诉父母(怕他们担心或者责怪我太笨),每次被捉弄总是在抽泣中极度郁闷地度过。终于有一天,我实在忍受不了同学的捉弄讥笑,不知哪里来的勇气,便冲着身体最强壮的一个“大块头”下了手。尽管被对方揍得我小辫子散了、脸上也破了,但我却咬着牙、噙着泪,一声不吭,用头撞、用牙咬、用脚踢……硬是把对方吓得哭喊而逃。事后虽然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,但我却从此在学校名声大噪,再没有人敢欺负我了。

    时光流转,如今我已为人母,为人师,并成为了一名班主任,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时也经常遇到爱欺负同学的“熊孩子”。我发现在校园欺凌事件中,受伤的孩子多半性格相对懦弱、胆小怕事、不善交际,受到侵害时往往没有要好的同伴帮助解围,更不敢维护自己的尊严。面对无理的挑衅、纠缠时,他们不敢作声,不敢挺胸,不敢求助,不敢还击,只得忍气吞声、承受委屈,有的甚至因为找不到解决办法,无法冲破心灵的枷锁,愤而走上轻生的不归路。如何打通孩子心灵成长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从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上更好地解决校园欺凌问题,家长当思、学校当思、孩子当思!

    有个学生家长是退伍军人,他告诉女儿到了学校要认真学习,要用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同学,但是遇到不懂尊重自己、欺负自己的同学,一定要学会保护好自己。他说孩子遇到同学欺负不可怕,“口头警告三次无效,拳头说话。”当他女儿反问“打不过怎么办”时,他说:“为了能够打得过,你就要多锻炼、多吃饭,身体长得强壮,不怕一切风雨,咱们不怯战,也绝对不好战,咱们不当惹祸包,更不能当受气包。”

    这位家长的话很好地诠释了教孩子学会“自我防护”的含义——尊重生命、珍惜生命、呵护生命,才会有硕果繁花的收获之喜;防护好自我、规避掉危险、化解掉隐患,才会有成长成才的由衷体验。这一课,不仅孩子缺失,家长和学校的教育也缺失。从这句“不当‘惹祸包’,更不能当‘受气包’”中,我仿佛找到了防校园欺凌的对策——无论家长还是老师,首先把爱和自尊自强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,教会孩子自我防护的意识和技能,那样孩子才能有勇气、有底气、有锐气去迎接生活风雨的挑战。

    上个学期,我们班转学来了一位听力受损的孩子小文。如果不带特制的人造耳蜗助听器,小文就无法正常生活。小文的家长很担心小文会被同学嘲笑,更怕小文因为自卑而无法和同学正常交流,影响学习生活。经过再三考虑,我决定既充分发掘和尊重学生的班级责任意识,又通过身边同学的鲜活事例教孩子们学会爱和尊重,于是特意就如何更好接纳小文开了一次班会。我问孩子们:“每个人都是上帝创造的独特生命个体,我们该如何帮助小文更好地融入我们这个集体?”孩子们纷纷发言,频频支招,热烈讨论,最后明确了几点共识:一是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尊重,平等对待,关爱弱小。二是小文听力不便,理应受到老师同学的特殊照顾,把他调到靠前的位置;此外,他佩戴的人造耳蜗助听器非常贵重,同学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尽量避免与他进行肢体接触,坚决不能出现肢体冲突;三是小文的智力和身体其他方面都是健康的,不能因为听力问题而搞特殊化,放松或降低自己对班级建设的应有贡献。

    这样的“约法三章”,既让小文感受到同学的关爱,又让他正确审视自己,避免妄自菲薄。这个事例让我由衷地体验到,帮助孩子学会自我防护的关键一课,确实十分必要,家长、老师必须帮助孩子树立爱和尊重的责任意识,才能未雨绸缪、防患未然。

    一个孩子存在欺凌别人的意识和行为,是因为他没有学会爱和尊重别人,没有社会规则意识;而一个人要是连自己的尊严都不敢维护,就算是成为凤毛麟角的“尖子生”,恐怕也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。面对自我防护的关键一课,我们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:“遇到校园欺凌并不可怕,家长、老师就在你身边,你不是在孤军迎战,大可不必唯唯喏喏、不敢发声。”我们还需要坚定地告诉孩子:“拳头再硬,终硬不过法律的惩罚;气势凌人,终凌不过道德的谴责;欺侮弱小,终欺不过良知的天平,别因为一时的冲动,毁坏了成长的阶梯。”

    如果每个孩子都知道消除校园欺凌要从自己的一声“住手”“报告”开始,都知道自己的一次细微举动就可能挽救一个同学的未来,如果每个孩子都学会自我防护这关键一课,校园欺凌的肇事方就能得到规则意识、尊重意识的引导与警示,受害方就能学会自强,围观者就能及时劝阻、疾呼,孩子就能自己创造一片成长的乐园。(作者:孙利苹,作者单位: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)